康復醫療器械是指在康復醫療中用于評估、訓練與治療,能夠幫助患者評估并提高身體機能、恢復身體力量、彌補功能缺陷的醫療設備。康復醫療器械是康復醫療必需的儀器設備,也是各級康復醫療機構開展診療活動的必備條件,在康復醫療以及現代醫療事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康復醫療器械按照作用方式的不同,又可以分為物理治療設備、運動訓練設備、評估判斷設備三個大類:
1.物理治療設備是指應用聲、光、電、磁、熱、力等物理因子作用于人體,以達到保健、預防、治療疾病和功能恢復目的的設備;
2.運動訓練設備是針對各種原因引起的運動和感覺功能障礙,通過進行肢體和感知訓練,協助患者最大限度恢復功能的設備;
3.評估判斷設備是通過一系列的評估方法對患者的各項功能進行評估的設備,能夠比較客觀地評定功能障礙的性質和嚴重程度,幫助確定康復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康復治療方案。
康復醫療器械向著智能化、數字化、居家化小型化等方向發展。
1.設備智能化:
康復醫療器械主要用于機體功能有障礙的患者,因此康復醫療器械實現與患者之間的人機交互的智能化、數字化功能具有重要意義。未來,康復醫療器械將與智能傳感器、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融為一體,朝著智能化的方向發展。同時,智能人機交互的康復概念應運而生。網絡化康復醫療器械將實現輸出控制裝置與異地智能化裝置的通信,實現遠程溝通、遠程醫療,有利于提高患者康復鍛煉的積極性,有利于醫務人員跟進患者的康復進程,提高康復治療的效果,實現醫療現代化。
2.數字集成化:
通過搭建設備物聯網和互聯網平臺,能實現設備之間、設備與醫生、治療師之間的信息互通,進一步促進聯合治療、雙向轉診甚至遠程醫療的落地,在三級診療體系下實現對患者全康復周期的管理和優化。同時,平臺可以加強對設備質量和安全性的智能化管控,實現醫療資源的合理配置,提升醫療機構設備管理效率。
3.居家化、小型化,消費級康復器械前景廣闊:
在康復床位長期不足、人口老齡化加速、國民康復理念增強、家庭可支配收入提升的背景下,居家康復醫療器 械迎來廣闊新藍海。產品應用領域包括慢病疼痛治療、護理、助行、助眠、助聽、助視、助浴等康復輔助器具。隨著小型簡便的家用康復器械的普及,患者將更便捷的居家實現預防、診斷、保健、治療、康復等功能。近年來陸續有廠商推出了消費級的康復器械產品,但總體存在品種少、價格高的問題。以幫助恢復行走的外骨骼機器人為例,價格都在 10 萬元以上,大部分患者只能通過租賃的方式使用。
康復醫療產業鏈大致分三部分:
上游為康復醫療所需的藥物和康復醫療器械生產商,其中,康復器械指在康復醫療中用于康復訓練與治療、輔助人體功能提高或代償的器具
中游為康復醫療機構,以及部分出售康復藥物及器械的零售藥店等機構,其中,康復醫療機構可分為康復醫院(康復專科醫院)、康復科(綜合醫院中的康復科)、康復門診(康復診所)、康復醫療院、準康復醫療機構(如長期留治機構、病殘護理院等)等,提供康復護理、骨關節康復、心肺康復、聽力視力康復等各項服務。
下游是需要接受康復治療的患者,包括術后患者群體、老年人群體、慢病群體以及殘疾人群體等。
我國是全球康復需求最大的國家,2億多慢性病患者、8500萬殘疾人群、逐年增加的運動損傷人群,以及術后康復群體、產后恢復群體等對于康復醫療器械的需求,都將驅動市場規模持續擴大,預計2027年市場規模超千億元。
據《柳葉刀》研究統計,2019年中國康復需求總人數已達到4.6億人。老齡化的不斷加劇導致生活自理能力缺失的失能老人群體持續擴大。目前中國有2億多慢性病患者,其中存在康復需求的超過1000萬人,而當前醫院的康復資源覆蓋面小,現有康復醫療基礎設施建設尚未滿足當下的市場需求。根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22年,中國各類殘疾人總數達8500萬人,殘聯統計的殘疾人數也達到3780.69萬人,每年因交通、工傷事故致殘的人數也達到100多萬。根據《2022年殘疾人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僅856.7萬殘疾人得到基本康復服務,164.8萬殘疾人得到基本輔助器具適配服務。產后康復方面,約有1/3產婦在產后出現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礙,同時產后康復已經從較為剛需的盆底肌、骨盆、腹直肌修復延伸到身材管理、美容護理等需求。隨著運動普及,中國有超35%的國民參與運動,10%的人可能會發生運動損傷,運動損傷人群逐年增加。根據運動康復產業聯盟的調研統計,我國主要從事運動康復服務的機構門店數量在2020年底已接近400家,參照國外的運動康復機構數量,平均每4000人可擁有一家康復服務機構,而中國目前機構數量與歐美國家相距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