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檢查廠房工藝布局圖及現場。
2.檢查各功能間的設置是否符合生產工藝流程的要求。
3.潔凈級別的劃分是否符合GMP規定。
3.1、同一廠房內的生產操作和相鄰廠房之間的生產操作不得相互妨礙。
3.1.1、廠區總體布局圖。
3.1.2、廠房工藝布局圖。
3.1.3、生產工藝流程圖。
4.同一廠房內設備間距應便于生產操作和清潔操作,物料的存放和物料的傳遞應合理。
5.潔凈室(區)與非潔凈室(區)之間,是否設有相應的緩沖設施,人、物流走向是否合理。
6.相鄰廠房所處上、下風口的位置及進、排風口的設置。
7.廠房應有防止昆蟲和其它動物進入的有效設施。
7.1.生產控制區應有防止昆蟲和其他動物進入的設施。7.2.有相應的書面規程,規定滅鼠、殺蟲等設施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
8.潔凈室(區)的內表面應平整光滑、無裂縫、接口嚴密、無顆粒物脫落、耐受清洗和消毒。
8.1.檢查潔凈室(區)施工驗收文件,有關材料材質是否符合規定。
8.2.檢查現場,潔凈室(區)是否符合規定。
9.潔凈室(區)的墻壁與地面的交界處應成弧形或采取其他措施,以減少灰塵積聚和便于清潔。
9.1.廠房施工、驗收文件,每步驗收均應有記錄。
9.2.查廠房維護、保養文件,應有記錄。9.3.墻壁與地面的交界應為弧形,無菌操作區墻面間宜成弧形,便于清潔。
9.4.檢查潔凈室(區)的氣密性,包括窗戶、天棚及進入室內的管道、風口、燈具與墻壁或天棚的連接部位的密封情況。
10.中藥生產的非潔凈廠房地面、墻壁、天棚等內表面應平整,易于清潔,不易脫落,無霉跡。
10.1.檢查非潔凈廠房施工驗收文件及有關材料材質。
10.2.檢查現場是否符合規定。
11.生產區應有與生產規模相適應的面積和空間用以安置設備、物料,便于生產操作,避免差錯和交叉污染。
檢查生產區是否擁擠,了解企業的生產規模,檢查其生產區的面積是否能滿足生產規模的要求。
12.中藥材炮制中的蒸、炒、炙、煅等廠房應與其生產規模相適應,并有良好的通風、除塵、除煙、降溫等設施。
12.1.檢查中藥材的蒸、炒、炙、煅等操作間是否與以煤為燃料的供熱間分開。
12.2.檢查是否有通風、降溫、除煙、除塵等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