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式醫療設備發展現狀及思考
背景:
人口老齡化、支付能力提高、健康意識增強。
國內外醫療健康市場需求持續增長,
可穿戴醫療技術快速發展。
可穿戴醫療設備定義:
接觸人體、監測記錄生理參數,提供診斷、預防、治療和監測功能。
特點:可穿戴、智能化、便攜性強、舒適性好、節省空間、自動檢測。
國際發展:
美國:Apple Watch Series4引入心電圖功能,獲得FDA認證。
日本:可穿戴設備成為流行趨勢,受到消費者追捧。
國內市場:
2014年起,中國工程院推出健康戰略。
2015年,《中國制造2025》推動可穿戴醫療設備發展。
國家標準化委員會制定多項國家標準,支持行業發展。
天津大學與企業合作研發“智能穿戴監測系統”。
監測型:
應用:血壓、血糖、血氧、心電監測。
產品:智能睡眠帶、智能枕頭。
治療型:
應用:心率除顫器、背部治療設備、
可穿戴式呼吸機。
功能:預防心臟室性心律失常,改善
呼吸暫停癥狀。
位置分類:
頭部:經顱直流電刺激治療系統。
手部:智能手環、智能手表。
軀干:智能假肢、智能助行器。
多功能化:
應用于心電圖、血糖檢測、呼吸機等
多個領域。
數據安全:
建立完善的數據處理和隱私保護機制。
提高電極技術:
采用表面電極技術,提高舒適性和可穿戴性。
發展人機交互:
改進用戶體驗,提高人機交互效率和可靠性。
制定標準與規范:
制定標準和規范,保障設備安全可靠。
前景:
1.可穿戴醫療設備發展前景廣闊,需解決技術和社會問題。
2.智能技術進步將使設備更加智能化提供精準醫療服務。
3.政策和標準完善將為行業發展提供良好環境和支持。